COP、EER
  COP=制冷量/压缩机电功率
  EER=制冷量/空调系统总电功率(EER值越高,表示空调中蒸发吸收较多的热量或压缩机所耗的电较少)
  COP值在ARI标准中,关于冬夏季循环效率提出了以下定义:
  在冬季供热时,制热量(W)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循环性能系数COP;
  在夏季制冷时,制冷量(W或Btu/h)与输入功率(W)的比率定义为热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W/W 或Btu/W.h)为不引起歧义,我们将冬季热泵循环性能系数和夏季热泵的能效比表达形式均采用COP(能效比)表示。
  SEER
  季节能效比SEER
  定义:在正常的供冷期间,空调器在特定地区的总制冷量与总耗电量之比。考虑了稳态效率,也考虑了变化的环境和开关损失因素,是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指标。
  引用自:为了推动变频空调器的发展,发达国家制定了新的标准——季节能效比SEER作为空调器的效率标准,其中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
  SEER定义和EER的定义完全不同,其测算方式也有差异。对于EER的测算,空调的能力和能效只要通过一个工况测试就可以完全获得,而对于SEER的测算,由于测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开/关循环损失和累加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此空调的能力和能效需要通过四个工况测试并通过一系列的加权计算才可以获得最终结果,见表1。
  IPLV
  IPLV的公式如下:
  IPLV=2.3%×A+41.5%×B+46.1%×C+10.1%×D
  其中:
  A=机组100%负荷时的效率(COP, kW/kW,下同)
  B=机组75%负荷时的效率
  C=机组50%负荷时的效率
  D=机组25%负荷时的效率
  (以上资料引自:《公共建设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4.7)
  备注1:部分负荷百分数计算基准是名义制冷量
  备注2: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代表了平均的单台机组的运行工况,可能不代表一个特有的工程安装实例。
  NPLV
  NPLV 是指非ARI标准工况下部分负荷值。
  科学评估一台机组的运行费用既要考虑满负荷的效率,更要考虑部分负荷效率。事实上,机组运行在满负荷的时间不到2%,98%的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为此经过大量研究,提出了一种广泛接受的科学评估方法,即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指标(NPLV)来全面评价一台机组的综合效率。
  NPLV综合考虑机组在100%,75%,50%和25%不同负荷点的性能,并对不同点根据实际运行确定权重,来综合评估机组的效率水平。中国最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包含了此综合部分负荷效率指标。按此方法计算运行费用更科学,也更接近实际情况。
  NPLV全称综合部分负荷性能。根据美国制冷空调学会ARI550/590标准,通过对100%,75%,50% 和25%四个部分负荷性能点加权计算得出。
  NPLV的计算公式如下:
     NPLV=0.01*A+0.42*B+0.45*C+0.12*D
  其中A,B,C,D分别代表机组在100%,75%,50% 和25%四个点的COP值。
  IPLV:Integrative Part Load Value,即ARI标准工况下综合部分负荷值。
  三值工况规定不一样,具体如下:
11
  注:1、冷却水进水温度随负荷百分比成线性关系。
  2、一般计算取100%,75%,50%,25%四个负载下的数值进行计算。
  3、IPLV下的不同负荷冷却水进水温度=0.145×(负荷百分数)+15.5
22
  根据ARI550-98、ARI560-98、ARI590-98规定IPLV计算公式。
  性能系数IPLV计算:
  IPLV=1/(0.01×A+0.42×B+0.45×C+0.12×D)
  能耗系数NPLV计算:
  IPLV=1/(0.01/A+0.42/B+0.45/C+0.12/D)
  A——100%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B——75%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C——50%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D——25%制冷量时的性能系数COP。(kW/kW)
  全年耗电量=(能耗系数IPLV)×(满负荷制冷量)×(年运行时间)
  年运行时间按6~9月份四个月,每天12小时统计,年运行1200小时计算。制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