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网】今年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包括北京平谷、山西晋中、山东济南、辽宁营口、河南郑州和内蒙古巴音淖尔等17个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下简称基地)建设名单。

  消息传来,引起了业内极大反响,大家认为,这个名单的公布,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些地区,它无异于是国家给冷链行业下达的一个总动员令。这个总动员令就是:要尽快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冷链行业集团军和行业航母。

  众所周知,冷链物流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无疑是农产品供应链。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是多年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末端的“天”,即消费端的城市配送,这当然十分重要,近年来这方面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这只是一个方面,老子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说,消费端的冷链物流是“二”或者“三”,那么,“一”就是食品和农产品的源头,即产地端的冷链物流。就此也可以说,食以“冷”为先。

  那么,如何借基地建设之东风,充分把握国家赋予的各项利好政策,让农产品冷链物流更上一层楼呢?

  1、基地-将成为农产品冷链发展的重中之重

  梳理一下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冷链物流发展的诸多政策,可以发现,大部分政策都指向了农产品冷链。

  早在2010年,我国首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就已明确,要通过规划的实施,在原来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随后,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到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其中,2020年中央以文件更是明确提到:“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在国家政策加持之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红利才刚刚开始。随着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的需求日益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发改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关注的重点,也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及指导性政策。

  也许有人会问:国家为什么要如此大力提倡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呢?从宏观上说,是因为它与党和国家的“三农”方针密切相关,具体地说,一是它可以提高农产品溢价能力;二是可以降低农产品成本价格;三是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上三点,每一点都是中国“三农”方针的核心。

  如今,很多人都听说过“最先一公里”这个词,但可能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其实,这个词最早来自农产品冷链,即农产品的产地预冷。从产地端到消费端的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各环节中,产地预冷是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被称为“最先一公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损耗率达30%,甚至更高,而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损耗率均控制在5%以内,美国为1%~2%。如此巨大的差距,最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冷链物流基础薄弱,特别是产地预冷发展迟缓。

  为了克服这一差距,近年来,许多地方都采取了“自救”措施,诸如建设产地冷库、气调库以及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等等。这些当然都很必要,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之出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成本太高、利用率太低。冷链物流一个有别于其它行业物流的显著特点,便是投资大,所以业内才有冷链物流是“富人的游戏”的说法,投资大,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通过降本增效获得利润。

  干大事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冷链行业的人们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囿于我国冷链企业和各地政府各自为“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斥巨资建起来的冷库老是装不满、冷藏车的货物也往往满车去、空车回,徒唤奈何?

  而这恰恰是国家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意义所在。一个行业要实现飞跃式发展,靠各个企业的单打独斗,肯定没有出路。这也是我国至今没有出现冷链航母特别是农产品冷链航母的原因所在。

农产品冷链航母将从这里启航

  2、基地-将成为未来农产品冷链航母的船坞

  物流基地的消息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反应就知道了。

  我们发现,这些已被批准建设的国家级冷链物流骨干基地,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个企业载体,作为基地建设的先头兵。

  更多的冷链物流企业,无论大小,最终都将会进入基地,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在这一冷链物流航母船坞建设过程中,政府这只无形的手,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如济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抓好抓实抓细设施建设、模式创新、能力提升、资源整合、互联互通、规范发展、食品安全等各项建设工作,推动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切实发挥好济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自贡市发展改革委不久前,也专门召开了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进会,研究部署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有关工作。会议要求,:一是要做好整体谋划,高水平规划基地建设,突出特点,形成特色;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开工中央预算内项目,加快配套项目建设进度;三是要做好企业引进培育,招引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要加强协同合作,市、区两级部门要密切配合,建成辐射川南渝西的冷链物流基地。

  3、基地-新基建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新基建是个新名词、新事物;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也是个新名词、新事物。这二者名称不同,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新在产业数字化上。冷链物流要实现降本增效,产业数字化将是不可逾越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起步之际,就必须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理念,融入基地的整体规划之中。

  具体地说,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监控、检测、溯源等,都需要有与之配套的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将流程标准化、智能化,才能规模化地处理庞大的生鲜冷链物流市场。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低,已成为影响冷链物流和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和痛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诞生,将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有雄厚的资金基础。除了国家给予补贴资金外,基地所在地的政府部门也会倾囊相助。前不久,广州市政府宣布,在3年内将完成总投资170亿元,用于冷链物流骨干网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目的是:加快广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全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总体方案计划是:用3年的时间,建设“1个中心+2个区域网+3个运营平台”,即中心库+冷链物流产地网、冷链物流销地网+冷链物流资源整合平台、冷链运输配送平台、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其次,基地本身入驻企业的发展,亟需新基建的支撑。多年来,冷链物流的信息孤岛现象始终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也需要发挥产业高地的集聚作用,打造一个信息化平台,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互相看到对方,并在合作互利的基础上交换资源。而基地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特别是在产业数字化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已深入产业内部。大数据和云计算通过大数据,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准营销和场景变现;物联网则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万物互联。新基建可低成本精准对接供需关系;近零成本完成高精产品的服务布局,实现生鲜供给对消费的精准拉动;近零成本实现预冷、冷藏、冷运和冷配的无缝衔接。

  再者,在打造基地信息化平台的同时,新基建与基地的结合,还将有助于建立国内基地与基地之间以及与国外的信息化合作。